现代快报讯(记者 卢河燕)苏州刺绣的针线勾勒山河,宜兴陶瓷的窑火千年不熄,扬州漆器的纹样藏着古韵……这些流淌在江苏大地上的传统工艺美术,如今迎来了更坚实的“制度守护”。9月30日,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《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明确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。
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,亦是江苏文化底蕴的生动载体。江苏传统工艺美术涵盖工艺雕刻、工艺陶瓷、工艺织绣等11大类100多个小类,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。从1993年全国率先出台保护暂行条例,到1997年修订为保护条例,再到此次修订完善内容,江苏始终将传统工艺美术视作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,以制度建设为千年技艺筑牢“防护网”。
《条例》构建起体系化保护网络,明确将通过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实行目录管理、加强对天然原材料保护和管理、发掘抢救濒临失传技艺、建立技艺保护或保密制度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援助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,构建体系化保护网络,进一步强化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传承。
当千年技艺遇上数字时代,《条例》也给出了“破圈”方案。《条例》紧扣消费升级与数字技术浪潮,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,设立传统工艺美术博物馆、陈列馆等专业场馆,开发数字博物馆,建设传统工艺美术主题公共文化设施,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开放。同时,明确加强传统工艺美术数字资源采集,建设传统工艺美术数字资源库;建立数字资源档案,发展智慧营销新模式。
技艺的传承,终究要落在人的身上。《条例》聚焦“工匠精神”弘扬,夯实行业人才根基。一方面,《条例》明确规定,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、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评选,按照规定颁发证书。另一方面,《条例》要求,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支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省工艺美术大师、省工艺美术名人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传承相关活动,在艺术创作以及设立工作室等方面提供优惠便利。同时,《条例》还明确省工艺美术大师、省工艺美术名人应当发挥引领带动作用,持续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。
为了让“师徒相授”的传统模式焕发新活力,《条例》提出“授艺补贴”政策,明确工艺美术大师、工艺美术名人带徒授艺的,所在地市、县(市、区)人民政府以及所在单位可以给予授艺补贴,让“老手艺”在师徒相授中薪火相传。
从守护千年技艺的初心,到拥抱现代创新的探索,新修订的《条例》为江苏传统工艺美术绘制了清晰的发展蓝图。随着《条例》的落地实施,江苏大地上的匠心瑰宝将在传承与创新中,焕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,成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。
转自: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
